在去年七月,美國公司蘋果突然宣布2030年以前實現「碳中和」,意思是指一家企業的碳排量,需要透過自我減量或碳交易、取得碳權等外部抵換的方式,達到正負抵消,達到零排放。正因為這項要求,過去一年,全球供應鏈更積極投入減碳,但為了確保自身訂單穩定,底下供應鏈各個都在努力開始做,雖然經驗上還不足,但是都在想辦法。
所以在今年5月,包括台積電、台達電、友達、華碩等八家企業,帶頭宣示組成臺灣氣候聯盟。由我擔任秘書長,過去以來這幾位大老闆一見面就是在談新科技、新製程。這次齊聚在一起竟然開始談環保,不單只是企業本身帶頭做,他們也要努力帶著底下供應鏈做,突顯母雞帶小雞的效果。
減碳的議題在全世界積極被討論當中,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題就是『追逐淨零』,臺灣各家企業也積極跟上腳步,大家都是朝著同樣的目標前進,盤點未來20-30年的減碳路徑,最終宣佈RE1001。為實現RE100的承諾,加入的企業必須承諾在2020到2050年間,100%使用綠電的時程。目前該組織已有超過三百家企業成員,包括Apple、Google、Facebook、可口可樂、Nike等,但目前臺灣僅不到十家企業加入。
說明
1 RE100 是由氣候組織 (The Climate Group) 與碳揭露計畫 (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, CDP) 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,匯聚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,以電力需求端的角度,共同努力提升使用綠電的友善環境;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%使用綠電的時程,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。
過程當中首先會需盤點營運活動所產生的碳排及所需能源,為了做好企業榜樣,我自己也親自參與減碳,從自己的天氣風險公司做起,替公司導入外部顧問,進行最基本的碳盤查,也就是盤點每天的營運、員工出差、上下班通勤等活動所累積出的碳排放量有多少。因為公司大多都在辦公室活動,本身沒有製造、製程的設備,盤查結果為60噸,不多,下一步就需要購買綠電、碳權來碳中和,雖然我是中小企業,在未來也會想挑戰加入RE100,成為全球權威氣候倡議組織的一員。
全球不是只有科技業會面臨需要減碳的問題,我舉例,例如你今天是要賣科技業一瓶水,有生意的往來你就會成為他的供應鏈,他也會開始檢視你們公司是否有符合碳中和、減碳的要素,所以許多服務業也會慢慢的遭受威脅。
有人會說做碳中和、減碳這件事情對自己又沒好處,反而要多花錢,但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訂單,達不到要求就等著被市場淘汰,所以這件事由不得你,不得不做。但非全部如此,像是臺灣的髮膚保養品牌歐萊德,旗下產品可以賣到跟歐美一線品牌一樣貴,洗髮精一瓶動輒近千元,就是因為標榜零碳、環保理念,因此獲得特定消費者支持。
節能減碳並非一個人、一間企業的事,而是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,你現在做的有可能都會影響到下一代,最直接的就是近期氣候異常可以看出,全球不斷升溫,2030年左右地球表面均溫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攝氏1.5或1.6度。這比聯合國政府IPCC在3年前預測的時間(2040年升溫攝氏1.5度)提早了整整10年,我們必須再更積極的去做,才能維持現有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