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維護中

本日(9/25)預計進行系統調整(12:00至14:00),空氣品質監測網可能暫時中斷服務,本部完成調整及測試後,即恢復資料服務,特此公告。

綠色經濟崛起智慧移動產業如何解決移動污染源問題

王健全形像照

王健全

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

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,主要研究領域在產業經濟、產業科技政策。現為臺灣重要智庫–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,對於臺灣與國際經濟發展有深入研究,現在亦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。

創用CC授權條款圖示

不少證據顯示,移動污染源是產生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。因此,汽機車的電動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。從全球淨零排碳及新冠肺炎後的產業發展態勢,均可看出此一潮流。有鑑於此,本文首先探討全球節能減碳及後新冠肺炎的潮流,推動綠色經濟的崛起。其次,分析電動汽機車如何解決移動污染源的問題。最後提出臺灣發展電動機車的策略。

新冠肺炎的發展趨勢

新冠肺炎引發經濟與產業趨勢的大變革,包括去全球化、去實體化、去弱存強、去污減碳等發展態勢。尤其在去污減碳的趨勢上,在新冠肺炎後,民眾希望潔淨、綠色、環保的產品,以及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社交空間,對大眾運輸工具有一定程度的排斥感。因此,電動自行車、電動汽車在全球大賣,甚至在紐約共享電動機車也蔚為風潮。臺灣的電動機車有品牌、有設計、有自有技術,100%的零組件在臺灣製造,最有條件發展,也應該是未來國家隊的主力產業。

國際節能減碳的趨勢

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COP26)11月初於英國召開,淨零排放成為國際上最熱門的關鍵字,重要性也相對突顯。蔡英文總統更在國慶日的談話中提及我們已經和國際主流同步,宣示2025年淨零排放目標,也意味著「淨零排放」成為國家級的戰略目標。而燃油汽機車為目前最大的移動汚染源,應是各國政府優先對付的目標。

在國際潮流上,歐盟最近提出綠色政綱,包括減稅、補貼與支持新能源汽車,並訂定禁售燃油汽、機車年限。美國加州也從2035年起禁售汽油、柴油的各種燃油車輛,同時,主要的外派汽車平台,如Lyft、Uber,也分別訂定2030、2040年前外派的汽車都將是電動車。日本也公布在2030年前所有的汽車均為電動車或燃料電池車。可見發展電動車、減少污染、重視環保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潮流。

在歐洲方面,2020年歐洲地區的電動車銷售計140萬輛,超越中國大陸,躍升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。主要的原因是政策多管齊下,獎勵懲罰並行。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,歐盟就有運具電動化的目標。疫情之後更倡導「綠色振興」。將財政資源投入獎勵電動車。2020年德國將電動車購車補助從3,000歐元增至6,000歐元,法國提供7,000歐元補助,西班牙投入5.5億歐元,鼓勵汰舊換新,將10年以上老車轉為低碳排車輛。義大利也提供每輛3,500歐元的舊換新獎勵,新車須符合歐盟排放標準。

其次,政策制衡力量也發揮作用。歐洲主要國家均已訂出禁售燃油車的年限。挪威、荷蘭即將於2025年禁止新售燃油車。英國、德國、法國、瑞典、丹麥2030年起陸續跟進,車輛碳排放標準也更嚴格,2020年起,車廠製造的車輛平均每公里碳排放量上限從130克降為95克,每超出一克罰款95歐元,若再乘上銷售量,車廠承擔的罰款十分可觀。這兩項政策迫使各大車廠加速推出電動車,去年歐洲電動車款百花齊放,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,也帶動了法國、德國、西班牙、義大利、英國電動車銷售量年增率都超過100%。

智慧移動產業如何解決移動污染問題

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今年發布〈2021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〉,預計2030年全球新售電動車比率將達到60%。但目前臺灣800多萬輛汽車中,祗有1.2萬輛為電動車,占比為0.15%。而在1,400萬輛機車中,電動機車僅有45萬輛,占比祗有3%,均有很大努力的空間。

相較於國際間以汽車為重的模式,臺灣特色是有超過1,400萬輛的機車,密度世界第一。另外,電子資訊產業是臺灣強項的產業優勢,而且機車的換電模式在臺灣獲得成功,這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的經驗。加上燃油車廠也逐步轉向發展電動車,可以說是結合天時、地利、人和的三大優勢。如果以電動機車為發展的優先選項,淨零排碳目標成功的機會就相當的大。

如以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,累計可以減少3億4,5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數,相當於1,321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。

如以電動機車替代燃油機車,累計可以減少3億4,5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數,相當於1,321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。
電動車替代燃油機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(資料來源:環境部,2021.10。)

雖然也有不少反對人士認為,如果燃油機車全部改成電動機車會嚴重消耗臺灣的用電量,但事實上,根據目前的推算,電動機車每日平均用電量祗有0.56度(以每日行駛13.3公里計算),所以根據現有的45萬輛電動機車來估算,每天的用電量祗有31萬度不到,祗占台電每日發電量的萬分之2。即使臺灣1,410萬輛機車全部改為電動,也祗占台電公司每日發電量的0.69%。

電動機車每日平均用電量祗有0.56度(以每日行駛13.3公里計算),所以根據現有的45萬輛電動機車來估算,每天的用電量祗有31萬度不到,祗占台電每日發電量的萬分之2。即使臺灣1,410萬輛機車全部改為電動,也祗占台電公司每日發電量的0.69%。
電動車用電量(資料來源:環境部;交通部;台電,2020.12。)

如何減碳排放?臺灣電動機車發展可行策略

欲推動電動機車快速發展,達到減碳排放的目標,在政策上有四件事可優先處理。第一,是提高電動化的目標,2030年電動機車的新售比率應該至少超過50%,跟進國際水準。第二,是政府以身作則,讓公務機車採購全面電動化。第三,是加碼補助民眾購車,讓市占率可以提升,民眾及產業都會更有信心。第四,政策的制衡也相當重要,例如歐洲國家訂定更嚴格的車輛碳排放標準,並對車廠祭出罰款,如此獎懲並行、雙管齊下,才能落實淨零排放的目標。